固定視唱法(Fixed do)和移動視唱法(Movable do)(「視唱」系列之二)

 前言


早前的文章介紹了幾種最常用的音高視唱法。在香港,絕大部份人都是使用首調唱名法(movable-do solfége),和以 “la” 作為小調主音(la-based minor),這個視唱法大家已當作理所當然。然而,每一種視唱法在不同種類的音樂都有不同的應用效果,熟習多於一套視唱法,可以讓你面對不同種類的音樂時更加應付自如。即使能夠靠一套視唱法就能通行天下,重新審視慣用的視唱法和認識其他常用的視唱法也必定會有所得著。在這個前提下,筆者就為各種視唱法來一個大比拼。

紀念中世紀僧侶桂多達賴左(Guido d'Arezzo)的石匾。他發明了使用六個音節 “ut"、"re"、"mi"、"fa"、"so"、"la” 的視唱法,這成為了現代唱名法的基礎。(圖片來源:Wikipedia)

紀念中世紀僧侶桂多達賴左(Guido d'Arezzo)的石匾。他發明了使用六個音節 “ut"、"re"、"mi"、"fa"、"so"、"la” 的視唱法,這成為了現代唱名法的基礎。(圖片來源:Wikipedia


固定 vs 移動 


如上文介紹,音高視唱法可分為固定(fixed systems)和移動(movable systems)兩種。固定的意思是每一個音高都有其相應的音節(syllable),音高與音節的對應不會受到音樂的調(key)所影響;移動就是指音高與音節的對應要考慮到音樂的調性中心(tonal center),若出現轉調,音節會相應調整。最常用的固定視唱法有固定唱名法(fixed-do solfége)和英文字母音名(inflected letter names);最常用的移動視唱法有首調唱名法(movable-do solfége)和音級視唱法(movable scale-degree numbers)。

固定視唱法會側重於閱譜的能力,因為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決定了要唱的音節。而固定的本質,令有絕對音感(absolute pitch)的人會較易採用。然而,不是所有固定視唱法都會為每一個音高集合(pitch class)配上獨特的音節。舉個例子,固定唱名法裏的 C 音和 C-sharp 都是唱成 “do” ,這意味著在音程(interval)的學習裏,固定唱名法並不能分辨 C 和 E (大三度)、C-sharp 和 E (小三度),甚至 C-sharp 和 E-flat (減三度),因為它們都只會被唱成 “do mi” 。現在,試想像一個初學者把這套視唱法應用到真實音樂上是多麼的困難。面對稍有半音風格(chromaticism)的音樂,學生都要非常鞏固的固定視唱法功底才能應付。所以筆者不建議沒有絕對音感的學生使用固定唱名法。(註一)


移動視唱法以每一個音的功能決定所唱的音節。例如首調唱名法會以 “do” 作為主音(tonic),唱之前要先辨認音樂是甚麼調。所以,移動視唱法對樂理的需求較高,而固定視唱法只需要辨認英文字母音名的能力。另外,移動視唱法除了能訓練學生辨認主音,亦能與其他樂理專題掛勾。較初階的例子有大小調音階中的導音(leading tone)的導向功能、由大調音階衍生出的七個三和弦(triad)等。進階例子包括增六和弦(augmented sixth chords)的組成音 - 升 ^4 和降 ^6 等。可見在訓練視唱時使用移動的視唱法,是有助於連結樂理專題。反觀固定視唱法則對於這些專題的學習無甚幫助。


話雖如此,較進階的樂理專題開始涉及二十世紀的非調性(non-tonal)音樂。移動視唱法因要辨認主音,所以會較難應用於這些音樂。而固定視唱法卻沒有調性的包袱,若閣下要是演奏非調性音樂,這不失為一個有用的練習工具。

視唱法的討論當然不止於固定與移動之爭,「視唱」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將會繼續進行比拼。


一:英文字母音名同屬固定視唱法,但每一個音高集合都有其獨特音節(C-sharp 唱成 “Cis” 而非 “C"),所以在學習音程時不會構成大小三度不分的問題。屬於移動視唱法的音級視唱法把升半度的音唱成 "raised";降半度的音唱成 "low"。雖然不同音高集合唱成同一個音節,但在音程的學習上不構成問題。


「視唱」系列:

音高視唱法(PITCH SOLMIZATION)一覽(「視唱」系列之一)

移動視唱法的小調問題(「視唱」系列之三)

留言

熱門文章